鹅卵富含营养,市场价不断上涨,被视为农家增收的重要来源,然而许多养鹅的人反而亏损,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接下来将说明四个主要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隐藏成本巨坑
很多人以为鹅只吃草,放养就能获利,却没意识到其中暗藏的代价。饲料常常被浪费,如果完全放养,一旦草地不够用或者草不够吃,就得花高价买精饲料,费用会翻倍。疫病也容易发生,像小鹅瘟、禽流感等,如果防控不力,会造成重大损失。2024年山东有个姓李的养了100只鹅,刚开始没注意防疫,死了30只小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万元。而且表面上看是随性管理,省事省力,但实际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花费较多时间,照看牲畜、收拾蛋类等事务,导致时间和精力分配不均。
品种与环境难题
绝大多数农家采用本户或左邻右舍的种蛋进行孵化,致使鹅的优良血统逐渐丧失。纯种鹅每年可产蛋150到200个,而混种鹅仅能产80到100个,两者经济效益悬殊。在饲养过程中过分强调数量,放牧过度导致牧草被啃食殆尽,进而增加饲料开支。从外部环境看,夏季闷热潮湿容易引发球虫病,若不提前施药,鹅群死亡率将超过百分之二十。遇到雨天若不能及时躲避,鹅群容易受凉,不仅产量下降,蛋壳也会变薄,难以卖出好价钱。
市场定位迷茫
许多饲养者销售途径狭窄,主要依靠本地市场,售价被压得很低,两三元一个,而网络平台能卖七八个。缺少品牌附加值也很突出,个体户标榜“农家鹅蛋”,却没经过检验认证和包装,购买者难以分辨真伪,再次购买意愿不高。不加思考地扩大养殖也不行,市场行情好时大家一哄而上增加产量,造成当地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二零二四年,乡村网络销售促进鹅蛋销量提升了四成五,不过超过六成的养鹅人还没有上网卖货。李大哥在抖音上做直播,演示怎么养鹅,鹅蛋价格提高了三成,再次购买的比例达到了六成八。
外部因素挑战
政策的调整会波及到饲养业,一些地方控制了家庭式养殖的额度,不符合规定的饲养者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式。产品的价格起伏也很大,鹅蛋从每枚三块钱涨到十块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开拓市场,一旦猪肉价格走低或者有其他产品竞争,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再次降下来。因此,饲养者必须持续留意这些外部条件。
应对养殖困境
选用四川白鹅这种产蛋量高的品种,从有资质的孵化基地购买种蛋,确保品种纯正。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调控温度和防止疾病的知识,小鹅瘟疫苗要按时接种。
开启致富之路
建立短视频平台分享饲养过程,树立“自然无药饲养”形象,服务城市里追求品质的客户。通过销售鹅绒、处理掉的老鹅等剩余产品增加收入,例如张三依靠鹅绒年收入达到五千元。
养鹅产蛋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协调好技术层面、市场状况和潜在风险。你准备养鹅了,或者已经在养了?如果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启发,请点个赞,也欢迎转发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