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场,大类资产配置偏好,发生了明显轮动,资金风向标的转变,让权益资产表现红红火火,固收产品却显得有些冷清,这种“股强债弱”格局,不仅体现在交易定价上,也牵动着不少投资者神经,回想过去债券牛市带来的安稳感,如今确实不一样了,一位大型公募基金机构理财业务负责人谈到,市场偏好变化对行业影响不小,无论是机构还是客户,大家都在慢慢学习和适应这个新环境。
表现低迷的债基产品,其背后实际上是底层资产债券投资持续呈现疲弱态势所导致的结果,今年以来,市场对于投资风险的偏好显著得以提升,权益资产更受到青睐,债市反倒承受着较为不小的压力,到了十月,债市主线依旧处于不明朗的状态,盘中交易逻辑迅速进行切换,整体赚钱效应远远比不上股市,业界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债基的个人投资者通常更加看重本金的安全,整体风险偏好处于偏低水平,这也致使债基在当前环境之下更难以吸引到资金。
![]()
从不同类型债券基金的细分表现去看,收益水平确实比权益产品要逊色许多。被动指数债券基金因ETF具有分散风险的特性,资金流入相对稳定,然而收益并不丰厚,最近一周平均总回报仅有0.03%,最近一月也仅仅是0.20%。这样的数字,或许恰恰表明主动管理在某些时候仍旧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债基发行端热度明显降温,市场情绪低迷,不少管理机构望而却步。有观点指出,债基产品发行遇冷,从机构视角看,现阶段纯债基金投入产出比可能不如“固收+”或部分ETF产品。一位公募机构理财负责人坦言,总体债市表现不佳,债基受权益产品情绪压制,主动管理份额增长不及被动ETF,短期内恐怕难以根本改变。
![]()
另一位公募渠道部总监做了进一步补充,主动权益产品受拖累了,是前几年熊市赚钱效应不好造成的拖累。他提及,他们公司主动权益业绩是不错的,还有一些机构在量化指增方面有优势。不过,从整体来看,市场对债基申赎转向,更多是机构因新规潜在变动而有的“防御式”行为。
近期,多家以头部基金公司为主的管理人,已上报一批拟作为业绩比较基准的指数,这些指数涵盖宽基、行业、风格等多种类型。随着业绩比较基准新规接近出台,投资人士预计,这种变化会对债市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赎回规则以及基金免税政策等潜在调整,也使债基作为同业合作关键一环的投资格局面临重塑情形。债券型基金产品的管理和投资机构怎样应对,还需要在未来长期予以关注。
![]()
置身于这般的市场环境当中,投资者没准更加需要维持耐心,理智看待资产轮动所引发的波动。终究,市场始终是在变化里向前行进,适应以及学习自身就是投资的一部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