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金融投资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不过其效果有好有坏。它既能帮助人们搜集资料,方便做决定,又常常给出模棱两可的回应,甚至可能引发新的麻烦。下面将具体说明投资领域中AI技术的使用状况。
券商AI含糊回应
遇到有关投资计划的问题时,金融机构的智能助手经常因为受到规则制约而表达不清。举例来说,当客户询问明确的操作指导,市场顾问就会说明无法直接提供,而是会给出资金状况、技术指标等参考内容供参考。这是由于投资存在不确定性,机构需要防止因直接给出意见引发争议,因此只能引导客户根据信息自主判断。
平台技术应用亮点
同花顺的问财平台运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投资,用户只需进行简单交流,即可获取高水平的市场分析报告。东方财富独立研发的妙想金融大模型,在股票对比和热点解读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些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让投资分析变得更加容易,使得众多小额投资者也能接触到专业的投资信息。
机构应用现实模式
很多重要金融机构已经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决策过程中,不过主要还是依靠人的判断,机器只是辅助工具。比如申万宏源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分析财务报表、社会舆论这类有规律的数据,但对于政策走向、公司领导变动这些软性信息却很难衡量。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2008年就建立了SAE平台,通过阿拉丁系统改进投资组合管理跟风险控制,但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经验来拍板决定。
市场影响正负交织
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拓展人类信息处理的范围,不过短暂的额外利润并不意味着能够一直赚钱,市场中的较量非常复杂。由人工智能推动的算法交易在提升市场运作效率的同时,也许会使得市场起伏更加剧烈。买卖行为逐渐集中到非银行单位,使得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并且带来了网络安全攻击等方面的隐患。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过分倚重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判断出现雷同现象,从而削弱市场的整体作用。
个人投资参考建议
杨德龙,担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的人提醒,个人投资者可以参考AI给出的投资建议,不过不能把它当作唯一依据。AI工具能够帮助搜集资料,但是做决定的时候,投资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来。比如说,投资者在研究一只股票的时候,AI会提供一些数据和走势分析,但是投资者还得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的基本情况这些方面,才能做出判断。
未来投资趋势展望
未来三五年,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介入投资活动。由人工智能主导的超高频交易在变现能力强的资产类别中会更加常见。但是,人机合作的方式仍然会在大规模资本分配中占据核心地位。由于市场是参与者相互竞争的均衡状态,人类的经验和深刻理解对市场的正常运作非常重要。
你会在投资时听从人工智能的指导吗?你认为它的效果好吗?欢迎点击喜欢并转发,也请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