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股票市场,有些人进展顺利,有些人却遭遇不少困难。深圳的投资者翟敬勇的投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做法可能让我们得到一些思考。
初入股市心怀憧憬
1996年,翟敬勇还是个学生,他注意到周围有人通过股票交易快速赚钱,心里也产生了兴趣。他向哥哥借了15000元,把这钱投入到了股市里,就这样踏上了投资之路。他开始认真研究技术分析,和其他刚入门的人一样,以为只要学懂了技术分析,就能在股市里赚到钱。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刚进股市的他,对未来既充满了期待,又感到十分困惑。
南下深圳另谋出路
翟敬勇那时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太受局限,他听说深圳是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就只带着行李一个人去了那里。到了深圳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卖发电机零件。通过自己的勤奋,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赚到了人生最初的五万元。但那个时候他在股票投资上的资金不多,在国泰君安证券营业部存钱的时候,七百元的存款还被工作人员建议多存一些。
转变观念重视基本面
炒股时,翟敬勇注意到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投资者大多获利颇丰,但运用技术分析手段的同伴里,赚钱的人却很少。他因此调整了投资思路,后来在证券公司任职一段日子,感觉受到限制,于是转投了更灵活的珞珈投资。在那之后他经常外出考察,惯用的投资策略也从技术派转向依据上市公司信息做决策。
坚定持有茅台获利
2003年,茅台刚开始公开交易,翟敬勇用36元购入了股票。买入之后,股价出现了回落,但他坚持认为茅台质地优良,在珞珈工作期间,他每个月有一万块的薪水,会拿出其中的五千元用来购买茅台,持续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总共投入了十万块钱在茅台上。如今,他已经投资了十五年茅台,就在昨天(12月6日),他又买入的茅台市值接近了一个亿。他是通过对茅台存货价值的分析,发现了这家公司的成长空间。
形成体系学会排解压力
经历过人生的多次起伏,翟敬勇逐渐从挫折中建立起个人的投资理念。他意识到买卖股票有两种获利途径,一是获取公司本身价值的回报,二是利用市场情绪波动赚钱。不过长期来看,依靠博弈方式获利很难稳定维持。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们相约外出活动也是他缓解压力的方法,让他领悟到投资与生活应当兼顾。
投资为生活而非博弈
回想自己的投资过程,翟敬勇发现他当初看中的那些公司,现在都发展成为中国非常出色的企业了,这让他感到的不仅仅是获得收益的喜悦。他特别指出,投资是为了让生活更加快乐,而不是整天和别人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正如巴菲特所言,时间会帮助优秀的企业成长,如果生命结束了,所有的一切也就此终结。
投资时,人们更偏爱获取公司内在价值的回报,还是依赖市场情绪波动获利?请在下方发表看法,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