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如果死守某个完美学说却收效甚微,该如何通过实践找到突破口呢?这里将介绍投资中如何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几个关键点。
长线投资特点
长期关注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反其道而行,给人感觉他们习惯从本质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剖析事物有条理,对结论很有把握,能够顶着市场压力加大投资,在价格低的时候采取“别人不要我也要”的策略并且坚持很长时间。例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当市场看跌的时候大量买入并持续持有,最终得到了丰厚的收益。但是,他们虽然不常提及数据,但并非完全不考虑,“内在价值”和“安全空间”就是他们衡量投资的关键点。
定量的重要性
投资活动里,数量化考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资产价值和投资回报。比如,在核算股票的市盈率、市净率这类数据时,其实就是在开展数量化研究。实际操作过程中,最需要警惕的是亏损带来的影响,而不是股价的起伏幅度。有时候,选错了股票,只要买入价格足够便宜,也有可能获得成功。对于那些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就算企业基本面一般,只要以低廉的价格买入,还是有机会赚钱的。
安全边际的陷阱
长期关注的人依据资产的实际价值来计算缓冲空间,不过他们时常会亏损。虽然这些人对于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着眼于未来并且很有把握,但是短期内的价格变动原因复杂。例如某支证券,购买者认为它的缓冲空间是三十元,可是因为市场状况等缘由,股价跌到了二十元。这表明即便有了缓冲空间的评估,也不能完全规避风险。
行业颠覆风险
投资中最可怕的是遭遇根本性动摇,消费品行业由于难以被根本性动摇而受到长期投资人的喜爱。白酒行业有上千年的历史,整体被根本性动摇的可能性非常小,或许只是品牌之间相对实力的消长。诸如茅台、五粮液这些著名的白酒品牌,多年以来依然在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投资白酒时,短期的决策面临难点在于进行量化分析,例如识别哪些品牌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定量与定性的关系
有些出资人认为用数据评估比凭感觉判断更难,其实凭感觉判断也不简单。这种评估需要透彻的理解和细致的推敲。对公司的数据评估离不开感觉上的认识,例如对公司长期发展速度的数据评估,根植于对行业和公司的透彻了解。比如研究科技类公司,要先判断行业的发展动向,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数值评估。
理论与实践结合
投资中,理论需要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才行。同样的投资理论,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差别很大。比如说价值投资理论,有些人能准确抓住时机赚钱,有些人却会亏钱。投资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的应用方法。比如可以通过模拟交易,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理论。
想问问各位,做投资时你们更看重数据研究还是性质判断?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挺有价值的,可以帮忙点个赞,顺便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