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账户里头那微薄本金,好多人老是觉着不频繁地去买卖便会亏掉。清晨开盘之时紧盯着自选股票,下午收盘之前还非得去折腾一回,一日不进行交易就会浑身特别不自在。那结果又是怎样呢?手续费被扣得比赚到的还要多,本金在一来一往的买卖当中越磨越少。
![]()
在我国股市当中流传着的那个“721魔咒”并非是吓唬人的,十个人之中,有七个会出现亏钱的情况,两个是白忙活一场的那种,真正能够带着钱离开的仅仅只有一个人,这个数字的背后呈现出的是极为惨痛的现实,依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所做出的统计显示,在2022年的时候A股散户平均亏损是超过15%的,而机构投资者之中多数是还能够赚到一些钱的,为什么两者之间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说到底,就是散户太过于着急了。
记住在2021年之时,白马股集体出现跳水状况,好多人一旦瞧见自己心爱的股票下跌了10%,便心急火燎地进行加仓,自认为捡到了便宜。然而股价却一直朝着下方行进,下跌了30%才傻了眼。他们并未想清楚,股价的下跌不一定算是机会,更有可能是公司自身出现了问题。就如同那家颇有名气的消费股,从高点下跌了70%之后,许多人冲进去进行抄底,结果公司财务出现暴雷的情况,股价又被腰斩。盲目地去抄底,抄到的或许是个没有底的洞穴。
假设你手头本金数量有限,又身为一名上班族,而你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超过了三只,那么很大概率上会出现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的情况。我见识过数量众多的人,他们甚至连自己所买入股票的公司具体从事什么业务都讲不明白。当去询问他们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却支支吾吾地无法给出答案。如此这般的投资行为,与赌博又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技术分析同样如此,不能够仅仅去看图形了。举例来说,有某个基建股票,在二零二二年反复地冲击八元的压力位置,前面三次的时候均没有成功通过那压力线,许许多多的人就在第三次冲击的时候选择了干脆放弃。谁能想到,结果在第四次冲击的时候,该股票放量实现了突破,一下子就涨起来百分之三十。在这个现象背后来看其实是主力集团在施展心理战术——因为人们常说事不过三,所以散户群体最容易在那个最关键的时刻被主力给清洗出去了。
数据表明,频繁进行交易的散户出现亏损概率的情况,是长线持有的人群的两倍还要多,这并非是一种碰巧发生的状况,你去仔细思考一下,成天紧盯着分时图,情绪跟着每一根K线产生波动起伏,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决定呢?某个私募基金展开过统计,那些严格执行20%止盈规定的客户,其年化收益相较于随意进行止盈操作的客户,要高出8个百分点,规则看起来简易平常,然而90%的人却根本就做不到。
对仓位进行管理,这其实更是一门学问,在2023年处于震荡市的情况之下,那些将仓位控制在大概50%左右的投资者,其回撤幅度相较于满仓操作的投资者而言,低了60%,这并非意味着完全不可以满仓,而是说必须要选准时机,在大部分的时间段之内,市场给予你的并非是机会,而是陷阱 。
谈到挑选股票,处于洗盘阶段的强势股,其下跌幅度受限,且时间短暂,一旦实现突破便进入主升浪行情。那些创新高后迅速回调的股票,常常是主力有意进行打压以吸筹。回调幅度越大,后续的反弹动力反倒更为强劲。然而这所有情况都需结合行业趋势来考量,例如光伏板块在下跌百分之六十之后出现反弹,并非是因为技术面表现多么出色,而是政策面发布了利好消息 。
那种“市场欠我钱”的心态,是最为可怕的,亏了后就会不服气,非要把亏的追回来,结果就会越陷越深,2022年的时候,某大宗商品出现暴跌,重仓的人一天就亏掉了本金的80%,然而分仓操作的仅仅回撤了15%,这个市场从来都不欠谁的钱,它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在运行。
早年时,巴菲特投资纺织厂曾亏了钱,然而他厉害之处在于,能够从失败里总结出教训,进而转向价值投资。我们这些普通人,虽说成不了巴菲特,可至少能够学学他那份耐心。每一笔交易之前,写下其中的逻辑,即便亏了,也要清楚亏的缘由,如此这般才能慢慢有进步。
总而言之,进行股票交易并不需要那种极为高深莫测的技术,反而更加需要去战胜人性之中的不足之处。稍微减少一些贪心,略微增加一些耐心,也许那处于“一赢”行列的人,真正会变成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