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投资股票必须借助精密算法、海量账目信息,或者先进的计算系统,其实情况并非这样。这里就介绍一些运用基本道理进行股票投资的体会。
常识判断血制品公司潜力
有一次,“双轨制”导致一家血液制品企业收益和市值同时下滑。虽然我不懂医药行业,但明白“精品不怕没人识”。我查阅该企业信息,发现其产品品质和种类在国内同类上市公司中位列前三。由于行业受到国家严格监管,市场竞争并不激烈。销售渠道的调整只是短期内的干扰,只要企业妥善建立新的市场联系,经营状况就会改善,基本的竞争能力没有降低,增设新的服务点后竞争能力还会增强,我并没有查阅财务报表就形成了这个看法。
常识思考汽车公司转机
一家车企的市值一直往下降,亏损金额高达数十亿。我在想接下来一两年是否还会持续赔钱,根据资料分析,原因是过去的发展路子走错了,现在更换了管理层和策略。企业打算推出新款汽车,发现亏损是因为产品太老了。有经验的管理者明白,停掉没利润的板块,专注有利润的领域,就能少亏钱或者转亏为盈,因此我觉得这个公司有机会翻盘。
常识评估企业估值高低
许多上市公司依照目前的表现,需要七十年才能收回成本,高科技板块的公司则可能需要几百年。这表明,为了让高股价合理化,大部分企业必须维持百分之二十甚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业绩增长,然而这种情况普遍难以实现,这是衡量企业价值的基本认知。
常识判断市场赚钱持续性
任何领域,无论是房产交易、虚拟货币投资还是股票买卖,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所有人都能轻易获利的状态不会持续太久。这个道理是基础认知,它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市场,避免盲目追随他人。
常识应对股价波动风险
股价如果受到政策、行业等因素影响而起伏,应该运用日常认知来审视公司的基础状况。比如之前提到的血液制品和汽车企业,通过一般性判断它们的关键竞争力和未来走向,就能更有效地防范风险,防止不加思考地卖出股票。
常识助力选股决策
挑选股票时,要运用常理判断企业产品是否具备市场需要,其经营模式能否持久。诸如产品出色的公司,即便暂时受到分销等制约,从长远看依然具备价值。这样做有助于选出更有发展前景的证券,不会因为短期数据而受到干扰。
有过没有,用常理判断过吗?觉得这篇文章好,就点个赞,再分享给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