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思考过,在金融市场里,有某种图表可以清楚展示价格变化,并且传递市场情况?下面就来为你说明一下历史很长又很有用的K线图。
K线图的起源
18世纪时,日本有位名叫本间宗久的商人,因为要追踪大米价格的变化,就创造了一种画图记录的方式。他通过把每个时间段内最贵和最便宜的价格点连起来,形成了图形上方的线和下方的线。后来,外国人把上涨用绿色表示,下跌用红色表示,而咱们国家却把这两个颜色用反了。图形中间那块表示价格区间宽窄的部分,被称为“实体”,就这样,记录价格变化的K线图就出现了。
K线图的周期种类
K线图可以依据不同的时间阶段来绘制。如果使用每日价格来绘制,就形成了日K线,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每天收盘后都能观察到当天的日K线状况。而如果采用每月价格来绘制,就变成了月K线,这有助于投资者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股价的变动情况。
K线图的市场信息传递
每种K线的样貌,以及由它们组合成的各种图形,都蕴含着大量市场动态。比如,某股票当日的起始价是十元,最终价达到了百元,画出了长阳线,这表明购买方的势头旺盛,许多人认为股价会继续攀升。相对的,如果开盘价是一百元,收盘价跌到十元,形成了长阴线,这说明卖出方的力量占优,许多人预期股价会下跌并选择卖出。
十字星形态的意义
十字星形状如同十字架,当天股票的开盘价与收盘价非常接近。这表明当天市场上买方与卖方的力量大致相当。如果在高位出现这种形态,市场或许会往下走;如果在低位出现,市场很可能往上走,是一个转变的标志。例如,某只股票在持续上涨之后出现了十字星,接下来可能会见顶回落。
K线的构成要素
每根K线包含四个价格信息:起始成交价、顶部成交价、底部成交价和最终成交价。起始成交价是某个时间段内第一笔交易的价格,最终成交价是最后成交的价格。从起始成交价到最终成交价形成的柱状是主体部分,从主体部分向上延伸到最高成交价的部分是上方的线,从主体部分向下延伸到最低成交价的部分是下方的线。如果最终成交价比起始成交价高,K线就是中空且为绿色的,称为阳线;如果最终成交价比起始成交价低,K线就是实心且为红色的,称为阴线;如果起始成交价和最终成交价几乎一样,K线就是中间有线的形状,称为十字星。
K线图的解读方法
看K线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阳线实体大说明买方力量强。长上影线表示价格大幅波动后回到原位,市场心态不稳定。短上影线说明市场变化不大。影线长的话,价格往反方向走的概率就高。研究K线时,成交量很重要,价格涨同时成交量也涨,说明涨势会持续。
K线图是外汇、商品等金融领域常用的工具,你投资时会经常借助它来研究市场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可以点个赞,并且分享给周围的投资朋友。